外观简介:
首先,视频是观看X230设计的最佳方法,所以请进入X230的视频演示之旅。
同X220的键盘比较:
让我们转回刚刚谈及的大部分人感兴趣的键盘。同样,一个视频可以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,所以我们应该最先展示它然后在谈及认为可用性的不同之处。
对于键盘这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,我关注的要点是:是否能习惯新键盘,键帽间距是否有变化,按键手感和键程能否适应。尽管外观发生了巨大变化,但是我感觉键盘相对于传统键盘的差异非常小,只是为了与X220比较而比较。主要的不同如下:
1、X230的键盘打字所需力度似乎更小。
2、虽然我没有用尺子来进行度量,但X230键盘上每一个键位面积感觉上会大一些,这也是应了LENOVO宣传时的说法---“提高敲打的准确率”。
3、指尖敲在X230的键盘的感觉更加顺滑,不如X220那种质感。
但以上所述都只是从感觉上出发而言的。由于键盘设计从7行变成6行,这对习惯使用7行的用户来讲会有些习惯要做出改变,如:
1、位于左右方向键上的“往前”和“往后”的两个快捷功能没有了;
2、原来的“上页(PgUp) /下页(PgDn)”两个键移动到上面所说的左右方向键两个键的上方。
3、删除键”(Delete)相对变小,放置在键盘边缘的最右上方,如果手掌放置在掌托上不抬起来要碰到它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4、“屏幕打印”(PrtSc)和“插入”(Insert)这两个键被分别移动到两个地方,“暂停”(Pause)按钮和“滚动锁定”(ScrLk)这两个按键被取消了。
5、所有与多媒体控制相关的Fn扩展功能键移动到F-F12键位上,这是一点不错,不象以前Fn扩展功能媒体控制键那样分散。
可能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,但以上几点是最主要的一些变化。还有我注意到了“Enter”键(确认/回车键)现在是黑色而不是以前的蓝色,而且去掉了上面的回车箭头图标。事实上,很多键位上的图标都去掉了,是整体上看起来更干净:比如Shift键上的向上箭头图标、CapsLk键上面的大写图标以及Tab键上面的图标都没有了。事实上这样一来整个键盘看起来更加清爽。
当然真正的测试是你在使用这个新的键盘。这并不是我特意在为LENOVO卖广告,我只是按平时测试键盘的方法去打字。事实证明,我在新键盘得到的打字分数是76WPM且是0错误,而我平时用老键盘的打字分数为80WPM。这一点是需要各用户自己去试一下,对于我来讲,还是不错的。
X200打字测试:每分钟76个单词,出现了一个错误:November被误输入为Movember
ThinkPad X230键盘测试:每分钟76个单词,同X220相同的文字,但没有输入错误。
X230的另外一个新特性就是键盘具有两段式可调的背光,同时还保留了传统的ThinkLight键盘灯。
图中所示为键盘背光亮度最高
不管怎么说,键盘的易用性还是数一数二的,必须的键比如字母数字方向位置不变。最大的挑战在于需要大脑去重新适应Home End Del的位置变化。背光键盘绝对值得升级。
X230如果匹配使用4芯电池的话重量为2.96磅(约等于1.34公斤),但是联想现有的市场定位依然没有把它称为超极本。厚度方面,整机前端往后端倾斜式逐渐变厚,前端最薄处为1.9厘米(0.75英寸),后端最厚处为2.66厘米(1.05英寸)。相对也即将上市的X1 CARBON的1.73 厘米(0.68英寸)-2.54厘米(1英寸)的厚度要厚。如果标配6芯电池的重量约为3.44磅(约1.56公斤)。
屏幕:
相对于X220而言,X230的屏幕没有变化:12.5寸TN屏,标准1366*768的分辨率以及200流明的亮度。但是部分机型使用的是IPS广角屏幕,具有和苹果iPad类似的300流明亮度和广视角。
屏幕后倾:
屏幕前倾:
如图中所示,色彩还原准确,可视角广,如果升级到IPS屏幕的联想增加的价格是50美元左右,那么我将毫不犹豫马上选择升级。
接口:
X230的端口小变化是:有了2个USB3.0端口,原来的DisplayPort变为mini DisplayPort,其位置没有变化。
左侧2个USB3.0端口,VGA,MINI DP接口,ExpressCard 54扩展接口。
右侧是SD读卡器,USB2.0端口(译者加:为什么不是USB3.0?),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以及RJ-45接口。
新特性:
X230的一些新特性,包括DOLBY 音效,快速充电技术以及内置4G LTE都可选。相对上一代产品,intel的IVY Bridge芯片组和改良的散热系统将提供全面良好发挥的运算和图形性能。我们将在未来两周内继续对X230的功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测评,欢迎您的参与。
欢迎光临 合肥本本之星 合肥Thinkpad专卖店 合肥Apple专卖店 hfthink 合肥本之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(http://bbs.hfthink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7.2 |